(群众新闻网讯 李昆)崎岖的山村路上,屈军侠,一个洛南县巧手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女老板,亲自开着货车前往残疾人家中收购草编工艺品的原料和半成品。
屈军侠,洛南县巧手草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洛南县巧手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陕西省十三次妇代会代表,商洛市第四届政协委员。她成立的合作社一直从事着草编工艺品研发、加工、销售、出口、技能培训等,在洛南及山阳、丹凤、渭南等地拥有生产基地21个,为陕西境内唯一的出口型草编婴儿摇篮加工企业,产品远销日本、欧美等国家,更是辐射带动老、弱、贫、残及富余劳动力就业约5000人,其中,安置残疾人就业11人,辐射带动残疾人170余人、贫困户300余户,其中已有121户贫困户如期实现了脱贫。
洛南草编历史悠久,原料为农村随处可见、随意焚烧抛弃的小麦秸秆和玉米苞叶,上世纪90年代末濒临失传。屈军侠从2013年开始,尽可能完善了洛南草编技艺的工艺资料,并研发推出了大量极具实用性、观赏性、收藏性和艺术感的全新产品,已取得国家“谷麦”注册商标及外观专利9项,培养“洛南草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0余人。
洛南县巧手草编专业合作社同时也是陕西省残联助力推动的省级残疾人扶贫基地。省残联会同省扶贫办、农业厅、商务厅、供销合作总社下发通知,明确优先纳入、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就业、从业;明确签订扶贫协议的企业、联合社(专业社)要安置农村贫困残疾人比例不低于应安置贫困户总数的20%;对有能力和愿望的贫困残疾人开展免费电子商务培训、创业孵化、合作对接和就业推荐。出台了农村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扶持政策,每年投入1200万元,建设60个扶贫示范基地,辐射带动1800多名残疾人增收脱贫。经验也在全国残疾人扶贫基地现场会上进行了交流。
草编产业对从业者要求不高,技术简单易学,特别适合残疾人从事。屈军侠采取“公司+合作社+生产基地+残疾人”的生产模式和“公司+合作社+客户+外贸企业”的销售模式,通过向各生产基地周边的贫困人口、残障人士、残疾人家属,提供技术培训、发放编织原料,以及订单生产、现金回收等形式的配套服务,实现了草编技术培训、原料供应、订单生产、网络营销、内销出口等完整的产业链条,使各生产基地周边的贫困人口、残障人士及其家属,足不出户就能灵活就业,增收致富。为帮助残疾人创业、就业,合作社近年来共组织残疾人开展草编、布艺、水引等特色手工艺品技能培训20余场次,累计培训残疾人270余人,使残疾人掌握了一技之长。通过延伸草编产业链条、开设企业电商平台新增残疾人就业岗位10余个,并通过提供原料、预付工费等形式帮助阳光庭院、洛源镇张坪村2个残疾人设立了草编加工基地,帮助10多个残疾人家庭设立了固定加工网点。
为做大草编产业,带动更多残疾人和贫困户增收致富,屈军侠计划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重点扩建几个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大幅增加农村集中编织和收购网点,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挖掘国内市场潜能,努力发展成为陕西省规模最大、在全国同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草编工艺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出口和草编技能培训基地,将洛南的优质玉米苞叶和小麦秸秆,全部加以回收和利用,实现变废为宝、统一加工销售和出口创汇,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500万元以上,至少带动80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500名残疾人就业,帮助约10名残疾人编织能手实现创业,使残疾人就业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