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陈邦龙:拄拐“走”上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0-09-22 08:16 点击次数:

1599791484780.jpg

“这是调大小的,压力足就喷得远,一般调小些,调大了费药得很,一桶药一会会就没有啦。一包一桶,你给放在水桶里先给稀释好,再向里面加。”在商南县富水镇的丰农农资销售部里,陈邦龙正在为购买喷药壶的村民讲解喷药壶的使用方法。

你可能想不到,这是一个曾经被医生断定一辈子只能在床上度过的人。陈邦龙是富水镇马家沟村人,七年前在外务工时不慎摔倒在脚手架下,导致腰椎骨粉碎性骨折,碎片扎坏神经,瘫痪在床。

身为家庭支柱的陈邦龙不仅没法挣钱养家,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看病花完了家里的积蓄,还四处欠债,家庭生活需要开支,孩子上学要花钱,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落差使陈邦龙想到了死。可是妻子路玲的一席话吼醒了他:“你现在想死都死不成,我在你身上投了这么大心血,你死都要给我一个交代。”

两个孩子小还在上学,老人年纪大了身体多病,妻子为了照顾他已经憔悴不已,如果自己死了,一大家子人的压力都压在妻子身上,她可怎么办?想到这里,陈邦龙觉得不能这样倒下,一定要想方设法恢复好身体,为家人减轻负担。

马家沟村委会了解他的情况,在经济上尽可能的帮助他:给予9万元配股分红,为他申请了低保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两个孩子也申请了特困生补助。土地没人种了,就帮助他们流转了土地,为路玲安置了公益岗,想方设法为他们增加收入。民政上为他们申请了大病救助,社会各界得知情况为两个孩子进行教育资助,这些不仅帮助陈邦龙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心,也使路玲有了撑下去的决心。

漫长的康复过程中,陈邦龙强忍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努力进行康复训练。妻子路玲在照顾丈夫的间隙,干庄稼活、种香菇、照顾孩子和老人。夫妻俩的坚强和坚持不仅使陈邦龙终于能拄着拐杖下地行走,也赢得了村邻交口称赞。

邻居陈邦旺夫妻说:“人家在有病期间种香菇,啥子都做,两口子搞得确实还可以。特别种香菇,他行动不方便。可是他拄着拐杖,什么都慢慢干。确实令我们敬佩。他在香菇棚子里坐在板凳上输水,摘香菇这些,的确是勤劳的很。我们上下都看得到,人家两个能干的很,很勤劳。”

身体稍有好转,陈邦龙就想着找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减轻一点家庭负担。陈邦龙说:“那两年在家里锻炼地能自己扶着拐杖能走的时候,我就想着能搞个啥,最起码能把自己生活养起来,能叫自己生活不成问题。”

陈邦龙盘下了亲戚正转手的农资销售部。不会经营,学;行动不便,拄拐杖;进货不便,学三轮。就这样,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和诚信经营,薄利多销的原则,夫妻俩的农资销售很快步入正轨,陈邦龙的心情也逐渐好起来。陈邦龙告诉记者:“在这个地方见的人也多,心情也比较畅快点,感觉充实些人活得,现在就想把这个店慢慢地经营好就行了。”

商南县农业农村局了解陈邦龙的事情以后,安排他的妻子路玲去安康进行专业的农技知识培训,经过材料审查和实地核查,为陈邦龙办理了《农药经营许可证》,并亲自送到店里,交到陈邦龙手上。陈邦龙夫妻俩乐得合不拢嘴。有了这个证,拓展了店里的经营范围,就能多挣钱了。

妻子路玲对农业农村局的帮助感激不已:“农业局在我创业的历程中,给了我最大的帮助也是最多的,为了让我得到经营许可证,他们推荐安排去安康培训学习,剩下回来办证这一系列的过程一直亲临指导,尤其在今天能把证顺利地拿到,确实感谢农业局各位领导对我们的关注,帮助和鼓励。”

陈邦龙夫妻勇敢面对困境的坚韧也影响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女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心仪的大学,一有时间就和爸妈通个视频,关心爸妈的身体;儿子也上了初中,不仅成绩优异,还很懂事,忙完自己的学业就主动帮助妈妈做饭,照顾爸爸。

陈邦龙终于找到了属于他的位置,每天坚守在门店里,拄着拐杖不停的在忙碌着。7000袋香菇和农资销售部一年的收入超过了5万元,再加上土地流转和配股分红等,陈邦龙一家人不仅脱了贫,还走上了致富路。陈邦龙对未来更是充满了信心:“我的娃明年一毕业以后,他生活能自理了,也不用我给他拿钱啦,再加上我现在身体也好些了,自己也能住着拐杖能走走,今天农药资格证也拿下来了,后来卖的东西也越来越宽广了,经营的范围大了,收入也高得多。后面日子应该越来越好啦!”

一条残疾的腿,一双勤劳的手,一颗努力奋斗的心,陈邦龙拄着拐杖走出了一条身残志不残的自强之路,一条致富路。

马家沟村支部书记汤礼龙说:“党的好政策和他人的帮助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陈邦龙自己很坚强,虽然行动不便,但他不等不靠,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创造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我也希望广大村民多学习他身残志不残的精神,努力奋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