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残疾老人,一件带反光带的工作服,一顶荧光色的遮阳帽,一把大扫帚,一辆小小的代步三轮车,顶着朝阳,送走夕阳。洛南县保安镇文峪村的街边、桥上,每天都有他勤劳的身影。当环卫工两年多,他两次被评为年度优秀环卫工。
今年57岁的环卫工李满记,是土生土长的文峪村人,因小儿麻痹致残,是2015年识别的贫困户。他收养了一个女儿,已经抚养成人,嫁给本地一个小伙儿,与其一同外出务工。从2017年起,李满记当起了村里公益岗位的环卫工,每天早出晚归,如今已成功脱贫。
李满记的家,是一个整洁的小院子。做环卫工之前,他在临潼木器加工厂做木工,因为踏实肯干,比别的工人每天多拿20块钱,做了三四年,省吃俭用攒下了一笔小钱,在自家的小院子里盖了一层平房,供自己和同样残疾却无劳动能力的哥哥居住。后来,女儿女婿又回来帮他盖起一座小楼,整洁的小院子显得更加规整。
虽然身体残疾,但李满记勤劳能干。按照工作量和工作难易程度的不同,环卫工分为几个工资档次,而他,年年都是最优秀的环卫工之一。李满记负责的路段,有笔直的通村公路,有宽阔的桥面,也有河道边的深草区域。他每天要把这些路段打扫干净,还要随时盯着路人,不让他们随地扔垃圾。最难堪的一次,有几个行人经过村里,将手里的垃圾直接扔在李满记面前的地上。有村民过来制止,行人指着李满记说:“我不扔的话,要他们环卫工干吗?”李满记不说话,等行人走远,拿起扫帚,拖着残疾的一条腿,把刚刚清理好的地面再次清扫了一遍。
“挺难过的。”李满记说:“身为一个残疾人,生活中的难处能熬就熬过去了,但是那几个人那句刺耳的话,还是会经常在我耳边响起。”
尽管如此,李满记对工作从不懈怠。两年多的清洁工作,让李满记练就了一身的清扫“绝活儿”。面对笔直的通村公路和宽阔的桥面,残疾的他和其他人一样,挥舞着大扫帚就扫过去了,丝毫不逊于别的环卫工。而到了河道边的草丛,他把皮靴子穿上,伸手到草丛里,将塑料袋子、果皮纸屑等肉眼可见的垃圾,一个不落地拾起。遇到下雨天,他就披上雨衣,开上代步小三轮,手里拿个火钳,一路过去,车上的垃圾袋里就装满了火钳夹起的垃圾。路过的司机笑着说:“师傅,你这还真是个旁人学不来的技术哪!”
每天天不亮就出去清扫,天黑了收工回家,风雨无阻,他从来没有想过偷奸耍滑。“村里给了我这份工作,我一向是踏实干活的人,要做就做好。”
回到家里,李满记还要照顾残疾程度更为严重的哥哥。除了他,哥哥再没有别的家人,靠每年五保户补贴的少量费用度日。李满记在自家的一亩六分地里种了玉米、油葵和芋头,基本解决了两人的吃饭问题。“我的衣服都是捡的。”李满记拉起工作服下干净的绿色毛衣的一角说:“我从垃圾堆里捡来,去河里洗干净,在太阳底下晒干了才穿。也有村里的乡亲给我的衣服,我都洗了,晾好,穿起来也挺好的。”
提起乡亲,李满记满是感激之情。他的邻居对他和哥哥都非常照顾,他出门做清洁工作的时候,他们会帮忙照看他的哥哥。晚上回家要做晚饭了,他去邻居家一问,他们就会告诉他哥哥去了哪里,多久能回来。李满记生了病,邻居会帮他去买药,帮他带点儿吃喝。记者见到李满记那天,村里刚刚送了一把轮椅给他哥哥,李满记很是开心:“其实我这个代步的小三轮,那时候就是给我哥买的,拿回来才发现他开不了,我稍微改装了一下,后来就当清洁车用了,没想到非常合适。”
一尘不染的院落、正在晾晒的玉米、整洁的家具,在厨房烧开水冒出的热气中,散发出普通家庭的温馨和舒适。“我觉得人还是要勤劳,不管生活多艰难,最后该有的都会有。”李满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