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7日是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当天上午,“助残脱贫 决胜小康”——商洛市庆祝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在丹凤县凤冠新城文化广场举行。省残联副巡视员郜广尉、省残联辅具中心主任鲁勇应邀指导活动,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房立学致辞,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刘淑玲,丹凤县委副书记王晓虎、县政府常务副县长王博、县人大副主任陈学清、县政协副主席赵占良等出席。

本次活动由市残联和丹凤县政府残工委共同举办,旨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表彰自强脱贫和助残脱贫典型,通过爱心捐赠、辅具发放、就业岗位推介、现场观摩、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凝聚扶残助残社会合力,助力残疾人同步够格迈入小康。

▲ 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房立学致辞
房立学在致辞中向广大残疾人朋友及其亲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向省残联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和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对残疾人工作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以及社会各界的倾情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残疾人基本民生得到稳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拓展。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理念与倡导,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行动。截止2019年底,全市累计脱贫残疾人1.99万户,5.8万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得到新的提升。今年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做好占全市尚未脱贫三分之一人数的4734名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事关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局。希望各级、各部门一如既往地关心重视残疾人工作,多解惠残民生之困,确保残疾人在小康路上不掉队。社会各界要充分弘扬扶弱济困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广做扶残助残的善行义举,凝聚起助残脱贫奔小康的强大社会合力。广大残疾人朋友和残疾人工作者,要以“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激发出来的奋斗热情,以听党话、跟党走的实际行动,携手共圆脱贫小康梦想。

▲ 丹凤县政府常务副县长王博宣读表彰决定

▲ 受表彰的单位接受颁奖

▲ 丹凤县接受防护物资和辅助器具捐赠

▲ 郜广尉为残疾人送上轮椅

▲ 房立学为残疾人家庭授牌无障碍改造项目
活动表彰了商山敬老院、龙绘雨丹工贸公司、鑫中华眼镜行等助残脱贫先进单位和刘三平、王建力、张建博等10名“自强不息模范”,向丹凤县捐赠了由中省残联辅具中心提供的价值50万元的防护用品和辅助器具。为部分残疾人代表发放了轮椅,并就落实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进行授牌。

▲ “全国自强模范”魏万林(左二)创办的商洛民乐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蔬菜种植、袋料香菇和活性炭加工为主导产业,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残疾人”的运作模式,在省级残疾人扶贫基地项目的赋能下,利用产业链深度融合优势,辐射带动贫困户635户,安置劳动力务工450人,帮助5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

▲ 现年54岁的彭海朝,因患小儿麻痹无法站立行走,但他克服自身障碍,传承竹编工艺,制作的竹工艺品远销省内外,2018年8月在第六届陕西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上荣获竹编项目第一名,先后被评为“贫困户致富标兵”、“商洛好人”、“丹凤县自主创业先进个人”等称号。

▲ 43岁的盲人按摩师张建博,因年幼时突发高烧,导致视力功能丧失。通过省市县残联举办的盲人按摩培训班考取了盲人按摩中级技术证。在县残联的帮助下,经营着一家盲人按摩店(丹凤县盲人按摩中心),为30多名盲人朋友提供免费培训,帮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2018年8月他参加了第六届陕西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荣获盲人按摩项目第四名。
随后,郜广尉等领导来到助残企业和残疾人自强脱贫典型事迹展台进行观摩交流,对“全国自强模范”、商洛民乐现代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魏万林和龙绘雨丹工贸公司法人蔡坤龙依托产业链融合优势,通过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项目赋能,辐射带动残疾人的大爱与担当表示赞许,希望他们能够把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机遇,把企业做优做强,帮助更多残疾人朋友实现就业增收。勉励在本次活动中受到表彰的“自强不息模范”树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干事创业劲头,努力创造更加多彩的人生价值,激励更多残疾人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文艺演出的歌舞声中,省康复医学专家、县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县残联、县电信公司、凤冠社区、鑫中华眼镜行、朝阳爱心志愿者协会等10多家企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分别设立助残工作点,为残疾人及其亲友提供扶贫惠残政策咨询、民生业务办理、健康体检、验光配镜、药品发放、免费理发等服务。省残联相关业务部室和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市残联执行理事,县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负责同志等参加了活动。
从1991年至今,“全国助残日”已经走过整整三十载。这场持续30年的努力,让残疾人与健全人、残疾人与世界的沟通发生了强烈变革——身体不再禁锢,观念不再僵化,生活不再单线条,世界不再遥远。今天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已经可以自力更生,自主选择做什么工作,甚至可以在助残日这一天,宣称自己不需要帮助并且主动帮助他人。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殷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持下,在各级残联组织和广大残疾人兄弟姐妹的勠力奋斗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一定会成为共建共融共享小康的真实写照。